短视频呈现形式有哪几种形式?
一、按内容叙事方式划分
剧情/故事类
特点:有明确的故事情节、人物设定和矛盾冲突,像微缩电视剧或电影。
例子:搞笑短剧、情感故事、悬疑短剧、品牌情景广告。
代表账号:papitube、陈翔六点半、奇妙博物馆。
记录展示类
Vlog:记录个人日常生活、旅行、工作等,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真实感。
开箱/测评:展示新产品的开箱过程或使用体验,为消费者提供参考。
教程/攻略:分享某个技能或知识,如美妆教程、烹饪教学、软件使用技巧。
探店:记录探索和体验不同店铺(餐厅、咖啡馆、景点等)的过程。
信息资讯类
知识科普:将复杂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,如法律常识、历史故事、科学原理。
新闻快讯:快速播报热点新闻事件。
盘点/清单:将同类信息进行汇总,如“十大必看电影”、“五个高效工作法”。
代表账号: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、央视新闻(短视频版)。
表演展示类
才艺表演:唱歌、跳舞、乐器演奏、魔术等。
颜值展示:以展示外貌、穿搭、妆造为主。
模仿秀:模仿名人、影视角色或其他网红。
二、按视觉表现形式划分
真人出镜
最主流、最易建立个人IP的形式。通过真人讲解、表演来传递信息,真实感和互动性强。
图文/幻灯片
由多张静态图片或文字幻灯片组合而成,配上背景音乐和字幕。制作成本低,常见于知识分享、情感语录、音乐歌词等内容。
工具:抖音的“剪映图文”功能大大推动了这类形式。
动画/CG
2D/3D动画:用动画形式讲述故事或解释概念,想象力丰富,不受实拍限制。
MG动画:扁平化风格的动态图形,常用于知识科普、企业宣传。
代表账号:一禅小和尚(3D动画)、飞碟说(MG动画)。
录屏/混剪
游戏录屏:记录游戏过程和高光时刻。
影视/动漫混剪:将多个影视作品的片段重新剪辑,围绕一个主题(如CP、角色、台词)进行二次创作。
软件操作录屏:常用于软件教程、网课教学。
第一人称视角
模拟拍摄者的主观视角,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沉浸感和代入感,常见于探店、手工制作、户外运动等。
三、按技术/互动玩法划分
口播
直接面对镜头说话,表达观点、分享见解或讲述故事。对内容质量和讲述者的表现力要求高。
细分:站着说、坐着说、边走边说等。
技术流
早期流行的形式,通过快速的剪辑、转场、卡点、运镜等技术手段,制造出炫酷的视觉冲击。常与舞蹈、运镜结合。
挑战/话题
平台发起的特定动作或主题,用户参与模仿和创作,极易形成病毒式传播。
例子:冰桶挑战、#踢瓶盖挑战、各种热门舞蹈挑战。
沉浸式/ASMR
通过放大细节声音和高清画面,营造一种令人放松或满足的感官体验,如沉浸式化妆、切肥皂、咀嚼食物等。
四、按商业属性划分
种草视频
以分享个人好物使用体验为核心,激发观众的购买欲望。
带货直播切片
将电商直播中的精彩片段剪辑成短视频,进行二次传播和引流。
品牌宣传片
品牌方制作的具有电影质感的短片,旨在提升品牌形象和价值观。
总结:
在实际创作中,一个成功的短视频往往是多种形式的融合。例如:
一个探店视频 = 记录展示类(Vlog) + 第一人称视角 + 种草属性。
一个知识科普视频 = 信息资讯类 + 动画/MG动画 + 口播。
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(最多18字)